
這張相,是我大學時和同學去海洋公園時影的,背後可能是安安或佳佳。我跟下風,用張舊相講講我對海洋公園的看法。
當年(2001),我記得和三位幾投契的同學去玩,玩得好開心。那時未有自由行,園內9成都係香港人。票價沒有這麼貴,看看海洋生物,玩下海盜船,坐坐纜車,一兩年去一次,其實都好正常。這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份。
沙士後,開放大陸自由行,園內的大陸人比例越來越高。進去海洋公園,是有點受難。要和自由行逼,排隊爭先恐後,周圍是普通話。若你本身生活在屯門、元朗、上水等自由行重災區,還會否再去另一個大陸客極多的地方,貼錢買難受?
海洋公園隔一兩年便加價,一家大細過千元才能入場,港人漸漸失去了去海洋公園的習慣。遊客來一次可能花費豪爽,但港人若已經去過,不會用高昂票價入場。海洋公園選擇了大陸人,放棄了香港人。
近十年,我及好多港人了解多了動物權益及圈養動物的問題,但海洋公園仍沒有嘗試改善動物生活環境,並且興建了極度浪費能源的冰極天地,將極地動物山長水遠運到炎熱的香港。自此之後,我承諾不再付錢入海洋公園。
海洋公園是大家回憶的一部份,但若仍是將大量動物困著,實在於心不忍。大家近日因疫情困在屋企,都發覺好辛苦,可以想著海洋公園的動物的困苦。無論海洋公園去或留,也應停止人工繁殖、停止動物表演及停止引入新動物。
若海洋公園繼續定位為以大陸客為目標客群,我相信灑脫地讓它關閉,也不是壞事。一個只有普通話的海洋公園,還屬於香港人的嗎?
若要政府資助,讓它生存,繼續營運,請做一個屬於香港人的主題公園。相片中是2001年,未有自由行政策,海洋公園也營運到。所以投共了的港共官員,請不要以為一定靠大陸客,海洋公園才能生存。
香港人的歸屬感及認同感,過往海洋公園是有的。過往十多年失去了,是難以建立。54億的政府注資,建立的可能只是沒有內涵的外殼,重建港人對海洋公園的感覺,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