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特約報導)大埔區議會環保、漁農、工商、食物及衞生委員會(下稱委員會)今日舉行會議,動保同盟向委員會提出動議申述18區TNR計劃(「狗隻捕捉、絕育、放回」計劃)。會議上,所有區議員一致稱支持動物友善政策,並通過日後於動物友善政策小組繼續跟進計劃。
團體倡絕育取代撲殺:流浪狗隻絕育為唯一人道方法
過去,漁護署一直未有主動推行流浪動物絕育計劃,只會以撲殺方法解決流浪動物導致的社區問題。2000年,愛護動物協會推出貓隻領域護理計劃,但並未落實推行流浪狗絕育計劃;至2015年,長洲西及元朗大棠推行流浪狗絕育試行計劃,為期3年,惟最終被指未達到漁護署要求的成效指標,未有進一步推行。漁護處表示歡迎任何動物福利團體繼續申請其他試點,但申請程序需時約5年;動保同盟遂向各區區議會申請推行「18區TNR計劃」,希望省卻冗長程序。
動保同盟成員陳詠賢強調,為平衡公共衛生、安全及健康及動物權益,「絕育是唯一人道方法」。另一成員陸家捷指,全港流浪狗數目保守估計達30萬,一旦收到市民投訴,漁護署就會捉走流浪狗;若4天後仍沒人認領,便會將狗隻人道毀滅。他認為TNR計劃是「幫政府預防」,長遠降低流浪狗數量。
動保同盟成員李淑芬表示,暫定每一季會向區議會匯報計劃進度一次,另外會定期作書面報告,列明進行了多少絕育手術、手術後放回流浪狗等詳情。另一成員林進文則稱,計劃資金會來自公眾捐款及區議會撥款,而組織已向警察註冊科進行社團註冊,並將申請成為《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及慈善信託團體。
政府推卸流浪狗絕育責任 蘇達良批:而家要NGO做都諸多限制
大埔船灣區議員蘇達良表示支持計劃。他指,現時法例禁止任何已絕育的流浪狗隻在沒有狗主管制下放回公眾地方,導致流浪狗義工要以身試法,多年來未能有效地處理流浪狗問題。他批評政府並未有盡責,「而家要NGO做(絕育及放回)都諸多限制。」
大埔林村區議員、大埔民主聯盟陳振哲亦稱支持動物友善的政策。他指出動物一直存在於社區之中,林村區的居民更提過「馬騮先係原居民。」因此,他認為「人畜共融」及「社區動物」的概念值得推行。
大埔新富區議員、新民主同盟胡耀昌亦表示支持動議。他批評漁護署的試行計劃是「短視及荒謬的指標,違反動物管理準則。」他指漁護署應着重經絕育的狗隻能否降低繁殖率,而非單憑流浪狗在3年內下降的數目來決定是否計劃成效。胡亦以長洲為例,指65隻流浪狗已可以繁殖1000隻狗,強調需推行TNR計劃杜絕此情況。
胡耀昌亦質疑,漁護署未有派員出席會議回應是議案。區議會秘書處行政主任伍詠欣回應指,由於動保同盟只申請於會上申述計劃內容,因此並未有邀請漁護署的相關代表出席。
建議除廢校貨櫃場外覓地 望政府撥更多資源
動保同盟計劃在廢校及貨櫃場作絕育中心,大埔富亨區議員何偉霖向地政處查詢,時,大埔地政處署理高級地政主任陳少鴻表示手上未有區內貨櫃場數目的資料,只知區內有12所廢校。
大埔運頭塘區議員、熱血公民黃兆健建議可使用廢校及貨櫃場以外的地方,促政府更改廢棄土地的用途以支持計劃。他表示「而家有熱心朋友想做(絕育計劃),政府可以配合。」胡耀昌亦同意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資源,供非政府組織為流浪狗進行絕育及暫托經絕育的流浪狗。
陳振哲亦於會上質疑,計劃預算獸醫一日需進行8至10次手術的次數太多,對獸醫「好唔人道」:「啲獸醫應該會做到想幫自己絕育。」李淑芬回應指,愛護動物協會現時每個獸醫每日可以處理15宗狗隻絕育手術,因此計劃的預算已是很保守的估計。她認為計劃上軌道後,獸醫每日進行的手術數量「上到15隻都唔奇。」
委員會一致稱原則上同意計劃 將於動物友善政策小組討論
胡耀昌提出成立非常設小組跟進計劃,認為將來需要與其他區議會互相溝通及合作,成立專責小組會比撥落原有的動物友善政策小組較好。
陳振哲提出原有小組主席的意見相當重要,委員會主席劉勇威詢問小組主席黃兆健意見,黃指會積極考慮在小組上跟進計劃進度。
會上所有出席議員最終均同意將計劃撥去原有的動物友善政策工作小組討論,劉勇威表示若計劃有重大進展,動保同盟可以到小組匯報。
記者:王珮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