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保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5

巴黎氣候監察系列之社區對話系列之四: 傷殘人士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員

$
0
0
內容: 

文:低碳想創坊研究員 李育成

引言

低碳想創坊的巴黎氣候監察計畫自開辦以來,迄今已經舉行了五場社區對話,首四場我們分別聚焦於劏房居民、福利界、社區護理界和戶外工作人員,今次我們關注傷殘人士如何應對極端天氣的影響。參與今次社區對話的同行者認為,他們在惡劣及酷熱天氣下的困境和苦況備受社會忽視。事實上,如何支援他們應對氣候變化,除了在政策上和配套措施上仍然大有改善空間,即使是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他們同樣可以像普通人一樣作出貢獻。本文會探討傷殘人士日常在極端天氣面對的困難,有什麼政策和措施可以支援,以及如何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參與減緩氣候變化。

低碳想創坊開辦巴黎氣候監察計劃,其中重要一環是通過社區對話的方式,推動各界加深認識並提升能力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危機。這些對話貫徹『公義轉型』的概念,提倡在氣候變化下推行社會轉型時,必須兼顧到可能受失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物價上漲影響的市民的利益。『公義轉型』原則也強調參與性和包容性的氣候適應過程,不同的利益相關方面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他們的參與和聲音必須受到保障和尊重。

秉承首四場社區對話所貫徹的『公義轉型』原則,低碳想創坊於2022年2月17日與傷殘人士團體代表合共10人,通過視像會議舉行了第五場社區對話。與會者從極端天氣對他們帶來的切身感受,到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應該如何支援他們應對氣候變化,無所不談。這場對話不單將氣候變化問題納入到傷殘人士日常關注的事情,也提高了社會就他們面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關注。

Opening_Thierry

傷殘人士細訴極端天氣下的苦況 亟待社會理解和支援

在普通人眼中可以輕易應付的天氣狀況,對於傷殘人士來說是百般滋味在心頭。每逢暴風雨或酷熱天氣,他們都比平常人感受更深,加上他們不少人經濟條件不佳,往往欠缺足夠的保障,面對突發的天氣情況便容易陷入困境。也許在情況容許下,他們都會自己尋找方法舒緩一下,而不想麻煩別人,例如躲在有冷氣的地方,或者去洗澡或游泳。一位有聽障的與會者指出,由於未能聽到廣播,沒法掌握即時的路面資訊,例如黑色暴雨警報下出現的水災和山泥傾瀉,嚴重交通阻塞,又例如,一眾視障或有肢體殘障的人士也訴說了突然要在風雨交加下過馬路的狼狽不堪,甚至可能出現的意外風險。

另一個極端天氣使傷殘人士陷入困境的場合,就是上班時遇到的突發惡劣天氣,僱主往往未能體會他們的困難,例如肢體殘障人士需要坐電動輪椅上班,往往由於恐防暴雨令電子零件損壞而缺勤。

其實,對於他們來說,他們需要的往往是細微但又非常重要的支援,例如對於一些沒有智能手機的人,希望能通過手機短訊及時收到極端天氣的警報,包括暴雨、山泥傾瀉和水浸。此外,資助並支援有經濟困難的人士使用智能手機通訊也是應該考慮的選項。

與會者對於氣候災難發生時如何應變表達關注,尤其是在備災方面照顧到傷殘人士的需要。以火災為例,在備災方面,聽障人士希望場所內安裝閃燈提醒,引導他們的逃生路線。對於需要坐輪椅的人士,應該設置特定的逃生通道和避難場所供他們避災。政府也可以利用資訊科技,為視障人士設計紙本和手機的點字地圖,並輔以語音導航,引導避難。

傷殘人士也渴望主動參與減緩氣候變化

雖然傷殘人士在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上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支援,他們不光是被動的角色,也可以是一個主動減緩氣候變化的角色。與會者都表現出一定的環保意識,例如知道開冷氣機會消耗能源,也知道循環回收對減廢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一位視障的與會者希望參與廢物回收,可是為未能分辨廢物回收桶的顏色而感到懊惱,如果廢物回收桶可以提供點字辨別便更好。

與會者最後表示,希望向特區政府,特別是勞工及福利局的復康專員作為傷殘人士相關政策的總負責人,表達他們也是應對氣候變化措施的持份者,渴望參與相關政策的制定,而他們的需要也必須兼顧到。正如低碳想創坊行政總裁莊陳有指出,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為傷殘人士相關的氣候行動提供了指導框架,包括建立一套兼顧弱勢社群需要的氣候變化應對措施,而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UNDRR)推動的仙台減災綱領(2015-2030年),其指導原則也提出將他們納入所有的政策和實施方式,以實現無障礙的防災減災策略。此外,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公署也提出一系列以兼顧傷殘人士人權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則。

讓傷殘人士參與氣候變化適應政策

可是,從去年特區政府發表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列出的氣候災害應變計劃,到最近財政司司長公布的《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的改善低窪地區抵禦能力撥款,對傷殘人士的氣候適應、備災和應變的需要都沒有著墨。傷殘人士團體希望特區政府參考仙台減災綱領及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公署提出的指導原則,讓他們參與制定兼顧他們需要的氣候適應、備災、援助及復原政策。

此外,勞工處、消防處作為執行部門,也有職責教育和支援僱主與傷殘人士僱員如何共同應對氣候災難,為他們提供備災培訓和相關的指導工作,及時發放資訊,教導如何接收災難警報,如何使用工具求救等等。所有災難演習都應該兼顧他們的需要,而政府也應該教育公眾在避難時,除了顧及自身安全之餘,也可協助他們安全疏散。醫管局及醫院管理層也可以在急症室設置手語翻譯,並培訓相關員工,協助聽障人士。

越來越多上市和私營公司注重環境、社會和治理信息披露,希望有關公司加強環境與社會之間的合作。我們也需要教育僱主,讓他們了解到他們在極端天氣下面對的困難,並可以通過改善營運守則,包括在極端天氣下兼顧傷殘人士情況的工作安排。同樣,這次社區對話也讓與會的非政府組織,意識到氣候變化的嚴重性,紛紛表示計劃在自己的組織內舉辦相關的活動和研討會,也希望進行公眾教育活動,讓市民意識到氣候變化對傷殘人士的影響。

低碳想創坊邀請了不同團體參加第五次社區對話(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復康聯會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
黑暗中對話
香港紅十字會

作者簡介
李育成是低碳想創坊研究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5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