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保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4

政府倡回收膠樽回贈1毫 環團指僅四成人支持 促推按樽1元

$
0
0
內容: 

(獨媒報導)環保署就「膠樽生產者責任制」進行公眾諮詢,提議「回贈1毫」方案,即市民每交還一個膠樽,即可獲回贈1毫。5個環保團體今發佈調查,指出只有四成市民支持署方提議的「回贈1毫」方案,預計回收成效低;而以1元為標準的按樽制,則獲超過七成市民支持。

綠色力量、綠色和平、綠惜地球、綠領行動、環保觸覺指出,政府的諮詢文件偏頗,只提回贈制,不提行之有效的按樽制;只涵蓋膠樽,不涵蓋紙包飲品;豁免2,000呎以下店舖提供回收服務,放生便利店承擔環保責任。他們建議署方採納以1元為標準的按樽制,涵蓋膠樽及紙包飲品,所有的生產商及銷售點都應該參與回收行動。

指按樽制行之有效 回贈方案料成效低

5個環保團體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在4月23日至27日期間,電話隨機抽樣訪問了1,008名香港居民對膠樽生產者責任制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環保署「回贈1毫」的提議,只有40%受訪者支持,反映提議欠吸引力,預計回收成效不大。

調查又顯示,回贈1元的支持度為83%,比起按樽1元(71%)更受市民支持。然而,綠領行動項目經理王家智形容會是「糖衣毒藥」,飲品生產商要考慮營商成本,不可能支持回贈1元方案,或會以提升飲品售價的方法,將回贈費用轉嫁消費者。環保觸覺高級項目主任馬家寶亦指出,回贈有「獎賞」的意味,擔心變相鼓勵市民購買樽裝飲品。

綠色力量助理教育及項目經理余健綱
環保觸覺高級項目主任馬家寶(左一)、綠色力量助理教育及項目經理余健綱(中)

環保團體認為按樽制較回贈制可取,按樽制可以確保生產商承擔環保責任,同時保障消費者。綠色力量助理教育及項目經理余健綱提出,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在價錢牌或樽身列明回收金額,讓消費者清楚知悉。綠惜地球高級項目主任劉兆朗建議採用預付按金形式,飲品價錢直接包括按金金額,退還飲品容器便能全數取回按金,不會成為市民的經濟負擔。

馬家寶指出,按樽制歷史悠久而且行之有效,有效鼓勵市民回收,2019至2020年維他奶公司的可重用玻璃樽回收率達93%,可口可樂公司的更高達95%。她指出政府應該考慮推行按樽制而非「回贈1毫」方案。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亦指出,牛奶樽的回收點涵蓋不同地區的便利店,沒有地區限制,認為按樽制十分方便,有助鼓勵市民回收。

2000呎以下商戶獲豁免 斥放生便利店

根據環保署的諮詢文件,由於中小型商戶缺乏空間和系統回收及儲存膠樽,所以建議2,000呎以下店舖可獲豁免。綠領行動項目經理王家智質疑政府放生便利店,便利店多數只有幾百呎,但很多的市民於便利店購買飲品。他認為所有的商戶不論大小,都應負上生產者責任,政府不應該「一刀切」豁免中小型商戶,可以把200呎以上店鋪納入規管,並尋求方法提供資源給小商戶進行回收,或向無法實行的商戶收取環保費用作為豁免。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指出,超市是售賣膠樽飲品的主要銷售渠道,有責任投放更多資源設置回收設施,並且實行源頭減廢,提供無塑包裝的產品,承擔企業環保責任,給予市民「走塑」的選擇。馬家寶指出,政府應該著眼從源頭減少生產膠樽,而非把重點放於較後期的回收處理。

只回收膠樽有漏洞 促涵蓋紙包飲品

政府的公眾諮詢只提及規管膠樽,環保團體認為應該同時涵蓋紙包飲品盒。余健綱指紙包飲品盒同樣有塑膠成份,署方的建議可能會令生產商轉用膠樽以外的飲品容器,例如屈臣氏近年開始生產鋁樽水等產品,卻不受膠樽生產者責任制規管。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