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保育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4

【皇都戲院】三代人的回憶——專訪商場店主、文物保育員和區議員

$
0
0
內容: 

(獨媒特約報導)1995年的一場大火,令屹立半個世紀的皇都戲院宣佈結業,只剩下商場部分。戲院人去樓空,發展商新世界近年積極收購業權,商場大部分店舖仍已結業,距離重建的日子似乎不遠。

這座由1952年屹立至今、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戲院,盛載了多少人的回憶?在重建之前,記者訪問了商場店主、文物保育員和當區區議員,聽他們談談昔日的皇都,也窺探他們對建築保育的看法。

DSC_1555

洋服店東主曾少文——為熟客留守至最後

屈指一算,輝煌洋服遷入皇都已有27年。半個世紀以來,東主曾少文一直居住在北角,年輕時的他拜師學縫製洋服,後來夥拍堂弟於北角英皇道開店,從此落地生根;他愛看嘉禾武打戲,兩毫子一齣戲,是市井市民的廉價娛樂,也是曾少文和妻子常有的約會節目。

上世紀的北角有「小上海」之稱。曾少文記得,那時北角的繁盛程度,好比今日的尖沙咀,舞廳和賭檔四處可見,「古惑仔」也經常向商店收取保護費——有趣的是,他們總時「取之於他,用之於他」,取了保護費,便會找曾少文造西裝。

DSC_5171

1993年,曾少文為減輕店舖租金壓力,決定遷入皇都。他感嘆,當時的皇都人山人海,商場店鋪五花百門,郵票店、唱片店等包羅萬有。有些「巨星」看畢電影後,便順道找他造西裝,「秋官」鄭少秋是其中之一。無奈,95年的大火令戲院生意一落千丈,不久後便宣告結業。曾少文慨嘆,商場格局大不如前,由燈火通明漸變得日久失修、凋零冷清。

昔日的鄰居,要不經已另覓新鋪,要不退休安享晚年,剩下的店鋪屈指可數。曾少文店舖的合約至今年底才屆滿,相對較遲才需要遷出,洋服店遂成為「最後的留守者」。他也沒甚麼留戀,打算結業後便光榮退休:「咁多年仲做,都係為咗啲熟客」。

DSC_1674

在重建之下,皇都商場將要迎來「新身份」。曾少文最大的心願,是希望發展商保留戲院外牆的「蟬迷董卓」浮雕,以及劃時代的「拱橋式」屋頂。他回想當年商場外開著大燈、廣告牌的畫面,又不禁讚嘆:「真係好靚!」

DSC_1659
輝煌洋服東主曾少文

文物保育師吳韻怡——從「好想保留」到思考「點樣保留」

吳韻怡的母親也曾是皇都戲院開店的小商戶之一。30多年前,她的母親把童裝店遷至皇都戲院,並以女兒名字為店舖命名,一直經營至1997年回歸前。吳韻怡整個童年,幾乎與皇都密不可分:「幼稚園放學就去舖留到夜晚,同其他店東、佢哋嘅小朋友都好friend」。

讀中學時,她已對舊相片、粵語長片很感興趣,大學時於港大修讀建築系,之後一直從事文物保育研究。2015年底,她聽聞商家有意收購當時只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皇都戲院,於是與同事自發著手研究,希望提升皇都的歷史建築評級,肯定其歷史價值,並確保它將來發展的可行性。

DSC_1477

不過,當時吳韻怡並非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要爭取提升評級並不容易。她形容是與古諮會「隔空對話」:「每次聽到(委員)話有咩唔值得升一級,我哋都即刻再去搵資料」。在多次「發還重估」下,皇都最終獲升級為一級文物建議。吳韻怡回想當天坐在會議室旁聽,見到在席委員一面倒支持和肯定,感受至今仍然難忘:「原本建議只係二級,一級先可以保障到佢將來。」她禁不住讚嘆皇都別具感染力,容易引起共嗚,「以前住過嘅街坊,一問到佢哋拎資料,好多即刻support」。

這次保育亦令她意識到,民間保育往往停留在「好想保留」的想法,但甚少有人付諸實行,思考到底「點樣保留」。後來,發展商新世界邀請她擔任社區顧問,亦讓她感恩能籍此做更多社區工作。許多人嘆息,說皇都昔日輝煌經已逝去,吳韻兒卻說這是文物保育的必經階段,亦指建築活化並不代表能保留一切:「可能有啲人對原有建築有好多回憶,覺得建築活化後失去原有味道」。

她承認香港活化保育發展較慢:「一定要比啲時間去等」。她希望港府能汲取今次經驗:「政府保育好多時停留戰前建築,近年才留意戰後建築」。她指,不少70年代的綜合式建築別具保育價值,需及時保育:「唔係等佢剩得少先去做」。

無標題
文物保育師吳韻怡

東區區議員鄭達鴻——長大後才重新認識皇都

皇都戲院在1995年浴火重生後,熬不過兩年便結業。那時年紀尚小的鄭達鴻對這段往事並不熟悉,他聽得最多的,倒是在戲院結業後開設的「天龍桌球」,因為他的朋友都喜歡「篤波」。只是不愛「篤波」的他,總會到英皇道的窄巷「大不同巷」買白飯魚(白布鞋),然後乘小巴到寶馬山踢足球。

隨著戲院消失,商場內也逐漸變得凋零空蕩。望著那漆黑的商場,鄭達鴻也不禁稱氣氛恐怖,「平時啲後生唔會入來」。他說,若非自己要進行地區工作,也不會重新認識皇都戲院。對於新世界的活化計劃,鄭達鴻稱只知道對方有意以藝術元素重新包裝皇都戲院,又指新世界管理層近年邁向年輕化,感受到「佢哋有動力做好(皇都)」。

DSC_1527

至於近年活化古蹟常被批評為「過分商業化」,鄭達鴻認為不能全歸究於商業機構,「唔能夠完全寄望商家自動做晒、開善堂」。他認為政府有責任牽頭做起,如在買地條款上加入保育細則、提供資助或寬免、共同商討重建計劃等。他感嘆,如今活化保育效果不彰,全因政府「不作為」,揶揄指「期望有良心企業去做,只係個hope,唔係咩保育政策」。

DSC_5169
東區區議員鄭達鴻

版權: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574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